首页法务动态图片库如何去普照寺
普照寺记 心得清凉 休身养息 普照禅茶 都市道场 慈善事业 法物流通
  寺院的重建,的的确确是靠了十方信众共襄盛举,无论是护法居士还是香客信众。为了纪念支持寺院重建的人们,感恩诸方善缘,普照寺在"飞来云鹫"右侧立了一块纪念碑,镌刻了帮助寺院重建的功德芳名,让寺院后世永志不忘,感恩回向。
  善缘太多,我们无法一一列举,只能从中摘取部分。即便如此,所有曾给过普照寺帮助、护持佛法的人,我们都不会忘记,他们已永远载入了普照寺的历史。

  一位老人,一座大殿
  护法居士孙亚玲,早年皈依于果证师父门下,是一位修行多年的老居士。老人家礼佛虔诚,学佛刻苦,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孙婆婆"。
  地震时,孙婆婆因癌症住院,刚刚动了手术。无意之中听到普照寺在地震中受灾,老人家放心不下,拖着病体就上了山。
  看到眼前的一片废墟,老人家眼眶都红了,不停念着"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前,孙婆婆见到了为重建而心力憔悴的果证师父,聊地震、聊重建、聊寺院遇到的困难。她告诉师父,寺院如今遭此劫难,身为三宝弟子责无旁贷,她发心要为寺院重建大雄宝殿!
  重建大雄宝殿?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当年为了重建大雄宝殿,师父们四处化缘,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磨难,其间又得多少人帮助,才终于建成。
  为了重建大殿,孙婆婆捐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30万作为前期建设资金,剩下的工程则由其子所属的成都地建置业公司完成。 从捐资援建到落成开光,大雄宝殿的重建整整用了一年。看着巍峨高耸的大殿重新沐浴在佛光之下,孙婆婆心愿得偿,喜极而泣。
  如今,可亲可敬的孙婆婆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每当我们看见这庄严明丽的大雄宝殿,总能想起这位虔诚护法的孙婆婆。

  来自佛山顺德的挂念
  普照寺的大雄宝殿前,有两棵十分珍贵的百年罗汉松,是从广东来的;普照寺的五观堂里,有20余套红木饭桌,是从广东来的;普照寺的上客堂里,有几百套床单被褥,也是从广东来的。它们都是来自广东一个叫做顺德的地方,来自顺德的梁敏光一众居士。
  地震之前,梁居士一众人等就与寺院结下了深厚缘分,他们每年都要带着朋友特地从广东来到普照寺,烧烧香,拜拜佛,看看师父。
  地震之后,梁居士第一时间从广东给师父打电话,知道寺院受灾严重便要过来看看。师父说,现在还有余震你们不要来,危险。梁居士还是不放心,一再嘱咐师父及寺中人员,首先保证人身安全,其余的以后再建。
  灾后重建中,梁居士动员了顺德的一大帮朋友为寺院出钱出力,不但捐资修复殿堂、建设上客堂,还专车送来红木餐桌椅"添几件吃饭的家伙",看着人家的树好就想办法买了栽进普照寺。他常常打电话,关心寺院的重建情况,大老远从广东赶过来就想为寺院做点事。
   "你们这样来回跑,会不会耽误工作?"
   "那些不重要,我们都把这儿当成家了,就记挂着寺院修得怎么样了,有什么困难可以帮忙的!想想看,师父们挺不容易的。"
  只是一份挂念,便跨越了广东到四川的千山万水。

  上师说了一番话
  普同塔倒塌之后,寺院本不打算重建。然而因缘具足,从天而降了一位上师、一位居士。
  那一日,护法居士黄亚慧伴着一位上师走进了山门。重建已经开始了好一段时日,寺院的局部建筑已经恢复,但还有一部分因其他原因没法动工修复。
  黄亚慧居士领着上师在寺院里四处看看,一边走一边感叹。
  来到倒塌的普同塔面前时,上师静静伫立,良久说了一番话:"塔倒了,乱石穿堆,但是塔前香炉却丝毫未损,这就证明普照寺香火不灭,理应修复,理应修复!"身旁的黄居士深信上师之言,于是就发心说:"既然如此,那么就由我来做成这项功德吧!"
  上师的一番话,黄居士的一发心,普同塔的命运重新开启。
  修复工作开始了,黄居士独自承担起了修复所需的全部资金,请来了最好的石刻工艺师父——安岳石刻世家的石光绪,复原古塔原貌。
  2010年1月1日,普同塔修复工程完工,寺院举行了落成法会。冬日清晨的阳光洒在修复后的塔身上,古寂宁静,庄严肃穆。从此,它将继续镇守着这座寺院,见证着它以后的历史长流。

  心到诚到,随处皆是缘
  这个故事是关于来自深圳的护法居士李长海。
  地震后的某一日,大慈寺的大恩法师来了,时近饭点,果证师父陪着大恩法师前往养心斋用斋饭。
  往下走的路上,遇到了一群游客。他们一下子就认出了果证师父,于是赶忙合十,向师父问好,说非常想见见师父,跟师父聊聊。
  听了他们的话,师父略微沉吟了一下,说:"那好吧,那你们先上客堂去,师父立即就来。"师父认为,有客人专门来寺院见师父,如果拒人于门外,这不是佛家的做法。
  客人们先行去了,果证师父连忙向大恩法师告请:"师父啊,对不住了,有客人远道而来,我得去一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随和的大恩法师也非常赞成果证师父这么做。
  就这样,果证师父回到了客堂,接待了这群客人。言谈之中得知,他们是来自深圳的李长海一众居士,曾在寺院的网站、画册上见过果证师父,一直非常景仰,这次因事来川,正好赶上了这个机缘,见到了师父。
  师父和李长海众居士言谈相契,结下了欢喜缘。李居士他们了解到寺院在地震中受灾及灾后重建的故事时,非常感动,决定回去深圳后立即捐助一笔救灾款用于重建。他们说到做到,果真用银行账户划拨了一笔资金。不仅如此,还组织、呼吁了身边的朋友们也为普照寺的重建出钱出力。
  这段缘分,是从不经意的至诚相待中得来。对于每一个来到寺院的人,我们都发自内心地去关怀和照顾,这是普照寺历来的传统,也是寺院广结善缘的法门。

  以集体名义,助佛光普照
  普照寺的重建中,多数是个体捐款,以集体名义捐款的较少。在这少数比例之中,有三家单位给予了我们较大的资金支持,他们是深圳泰邦集团、香港陈廷骅基金会和上海裕都投资控股集团。
  行事向来低调的泰邦集团负责人,在地震前到过普照寺。本来约好5月12日那天再来的,据说连机票都买好了,却因故不得不推迟,由此逃过地震一劫。震后,这位负责人终于再次来到寺院,看着寺院正在灾后重建,师父们还住在帐篷,了解到资金存在困难的情况后,就捐资新建了今天的僧寮楼。
  在都江堰市政府的牵引下,香港陈廷骅基金会在大陆的首席负责人王老先生,震后曾专门来到寺院想见见果证师父,帮助寺院重建。不巧的是,师父当时出门了,没见着。等师父回山来,听说此事后,就写了一封信给老先生,言辞恳切,感动了王老先生。于是,老先生决定通过都江堰市政府,捐助给普照寺一笔资金用于重建,这就是今天五观堂的建设因缘。
  而上海裕都投资控股集团的捐助,则是由成都市赵小维副市长帮助争取的。当时,由于赵副市长的努力,普照寺被列为都江堰市重点修复寺院,政府给予了良好的重建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积极牵线搭桥,引入援建单位和资金,上海裕都投资控股集团就是其中一个。
  真的,非常感谢他们!

   "我想护持佛法,用毕生之力去护持!"
  这是一位行事非常低调的护法居士,我们只知道他叫李敬,至于他的职业、籍贯什么的,非常茫然。
  某一年某一天,李敬走进了寺院,见到了果证师父。他说,他有一个心愿,想每年捐给寺院一笔钱用以护持佛法,只要他还有这个能力就不会中断,"我想护持佛法,用毕生之力去护持!"。
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国家宗教政策是寺院自养,在不违反国家政策规定前提下,自己养活自己。普照寺也是如此。
  李敬说到做到,自他发愿以来,寺院每年都收到他的功德款,就连地震时期也没有中断。他的功德让寺院弘扬佛法的誓愿有了经济维持。
  如果某一天,李敬再次走上山来,他一定会很欣慰,因为,如今的寺院在像他一样的护法居士的护持下,庄严恢宏,带给信众强烈的精神寄托和心灵的皈依仰慕,他的愿心和善心没有白费。
  偶然,必然,我只默然
  广东护法居士李振钳,与普照寺的结缘是因为陈伯。
  大家都知道,香港隐世高人陈伯辞世后,就葬在普照寺内。慕陈伯之名,李居士专门从广东来拜祭陈伯墓,由此,与寺院结缘,并多年保持着联系。
  这一份因缘,可说是偶然,也可说是必然,因为中间牵线的是陈伯。关于陈伯的故事,这里先带过不讲。
  慷慨豪迈的李居士成为了寺院的护法。寺院在地震中受灾,他义不容辞地给予了大力支援,大雄宝殿内的天穹、壁画、装饰、蒲团、地板,都有他的助力;尚在建设中的禅堂,也有他的心血。可他不事张扬,只是这样默默地做着。
  其实,捐助寺院灾后重建的很多护法都是这样,只留下自己的一份善心便悄然离开,有时甚至连姓名也不愿让我们宣扬。
  感恩,这些无名善士!感恩,这些甘于默名却真诚关心寺院的护法!
  善缘,不请自来
  实际上,地震之前的李总,只是偶尔上山敬敬香,每每与师父寒暄数语即下山,交往并不太深。
  李总名为李林,是大丰房地产公司的老总,喜欢大红袍,喜欢佛法。他对寺院的大力护持,始于地震,这一段善缘果真是不请自来的。
  地震后,李总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带着他的救灾物资奔上山来。看着当时的境况,李总说了一句话:"师父,有什么能帮得上的,尽管开口!"
  向来,一时或者偶而的发心容易,持续的护持却太难。
  寺院灾后重建所需资金数目庞大,困难多多,李总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正当寺院为重建资金无以为继而发愁时,李总自告奋勇带着他的大丰建筑公司开进了普照寺,垫资承建了寺院后期的所有建筑工程,包括上客堂。
  对于建筑工程,李总非常认真:"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从施工设计图到建筑路线,从建筑材料到建筑风格,李总都要亲自过问。看施工设计图,他不仅看全局,还关注细节,设计上的一点点瑕疵都逃不过他的法眼;李总永远精益求精,为了更加契合上客堂的整体装修和文化氛围,李总甚至将已经订好的布草推掉,重新购置更符合的布草;哪一种建筑风格更契合寺院的特色氛围,哪一种建筑路线更方便香客信众,哪一种施工方式更不妨碍寺院日常生活,李总全都仔细考虑过。
  他说,现代社会五光十色,人心浮躁,寺院应该回到自然宁静,建筑和附近环境应该融为一体,人们走进来才会有空灵感,静谥感,才会感觉到佛法至高、道场庄严!这样的理念真真切切体现在了大丰公司所承建的建筑工程里。
  每一次上山,李总从不讲自己的公司如何,只是在为寺院建议还可以怎样做得更好。他到佛门来,本着修福、结缘、功德、欢喜的心态,为道场的庄严而打扫,为来访的客人奉茶、行堂,还经常默默地做义工。
  这是怎样的一位护法啊!不骄不躁,不居高不自傲,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句言语,就会令人感动,深信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