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About Puzhao Inner Peace Healthy Lifestyle Puzhao Zen-Tea Urban Bodhi -manda Charity Cause Material of Buddihism Circulating
寺院每一天
[Date:02 Apr, 2016 | number of visits:]< Previous Menu
2016/4/2 21:25:00
项羽也有政治谋略,为何刘邦技高一筹?——《史记系列讲座之项羽本纪》




前言

     普照书院《史记系列讲座》之《项羽本纪》在4月的第一周如期开讲,刘教授幽默讲解历史名人-项羽,其浅显易懂的语言、机智幽默的风格让前来听学的善信们连连拍手叫好,这不,连普照寺住持果证法师都在认真的听讲呢!下面,我们详解项羽为何不敌刘邦。



01
项羽与刘邦的军事技术背景


      据史可知,刘邦先入关中进咸阳后,他手下的参谋长,未来的总理大臣萧何,直接扑到秦皇宫里,把秦政府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全部收入囊中,这些宝贵的资料为刘邦日后夺取天下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而后一步入关中的项羽刚进入咸阳,也是直奔皇宫而去,但可惜的是,重要文献尽数落于萧何之手,再不复得。


      出于泄愤也好,出于剪除潜在战争能力也罢,总之,项羽在秦皇宫里进行了破坏行为,能拿走的东西拿走,拿不走的东西毁掉,这也就是《史记·项羽本纪》中所言的“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缺少秦帝国的政治、经济文献资料做参考,又被道听途说来的信息所误导,是项羽错误判断天下局势的重要原因。对巴蜀之地的富庶估计不足,则成了项羽最终葬送江山的导火线。          


      而刘邦到了四川,在当地迅速获得了经济补给,缓解了经济匮乏而带来的压力。对巴蜀之地的理解不够深刻,使得项羽主观上想削弱、打击刘邦的意图不单没有实现,反倒给了刘邦休养生息,解决后勤补给问题的机会,也相当于给了刘邦反败为胜的机会。




          所以,项羽在战略上出现了致命的疏漏——由于信息获得的不够充分,导致了他对形势出现了误判,从而做出了错误的战略决策,最终把自己精心筹划的大好江山拱手让给了刘邦。





02
项羽错判局势与盲目自信


项羽为何而败?


        《史记·项羽本纪》中“鸿沟之约”签订后,项羽即“解(通‘懈’)而东归”,这是他作为统帅犯下的第一个重大错误。由于“懈”,他既没有深入了解已占领他的首都彭城的韩信及其军队的实力,又没有积极地与江东楚国后方进行有效联系,对兵员与后勤补给漠不关心。





      项羽犯的第二个重大错误是建立在第一个错误基础上的,即“军壁垓下”以图夺回首都。以今天的军事眼光看,他当时正确的选择是不在垓下建“壁”驻扎,而应率军直过江东,以获得必要的军事休整与补给。


      但由于他有“巨鹿之战”以十分之一兵力战败章邯、在第一次彭城之战中以不足二十分之一的兵力大败偷袭他首都的刘邦这两个成功战例,再加上他没有与韩信正面交过手这一因素,因此犯了盲目骄傲自大的错误,妄想续写“巨鹿之战”和“第一次彭城之战”以少胜多、一战而扭转战略态势的辉煌。




      而这次他失算了。韩信当过项羽的部下,但项羽却不了解韩信,这是项羽的悲剧。他在垓下第一次与韩信的大决战中,因盲目反击而中了韩信佯装“不利,却”的“调虎离山”之计,在勇猛追击的路上中了韩信的埋伏而大败垓下。



项羽为何而亡?


          综观《史记》中的记载,项羽在“垓下之战”中的确不必“亡”,也不是“亡”在刘邦或韩信手中,而是“亡”在他自己手中。请注意,《史记》中记载了这样两个细节:


      一是他在“南出”突围中,于阴陵“迷失道”,项羽发出了“此天亡我也”的感叹。在项羽看来,他身经大小七十余战,从没迷失过道,而如今怎么会在最紧要的关头、在自己的国土上大白天“迷失道”呢?他认为这是天意。




       二是他率领仅存的二十六骑“欲东渡乌江”,而这时却只有一只容纳一人的小船。请认真读《史记》,这二十六骑不是一般的士兵,是他“率八千子弟兵渡江而西”仅存的二十六骑。乌江亭长让他撇下这二十六骑独自过江,这是一个清醒而正确的建议。但此时的项羽显示出他性格中独特的一面,又认为是“此天亡我”。他主动放弃了国王的责任而作出了与二十六骑同生共死、血战到底的抉择。


    诚然,作为领袖,这是愚蠢的;但作为将军,至少在他的子弟兵和那个时代多数人的心目中,他的确是视死如归的英雄,并不是什么“懦夫”。





消化时刻:总结


每个人物

      司马迁并未一味贬低项羽或刘邦,而是处于中正客观的角度以记述。熟读《史记》可知,我们看到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霸王、一代英雄,关于他的传说汗牛充栋,这其中又以他自刎乌江最为慷慨悲壮,在民间流传也最为广泛。李清照其在《乌江》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同时也看到刘邦是一个有血有肉、随机应变而又胆识过人的汉高祖而并非一个“无赖”,也是中国历史转变中不可估量的人物。






       多读《史记》,研究其历史、人物,他们可以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导


师,可以是如何规划前途的明师,也可以是人生智慧的讲师。他们用其亲身经


历告诉我们如何管理、如何用人、如何待人等等。


          

《史记系列讲座》


每个月第一周周六、周末

公益免费

刘教授讲学、幽默、易懂

随喜前往听学

普照书院:青城外山普照寺 清代四合院 宣道弘文讲堂

报名电话:13550192911  黄梦蝶

值得一听的经典《史记》






关于我们

电话:028-87213205
微信:普照寺
地址:都江堰市青城外山普照寺
官网:www.fjpzs.com
邮箱:fojiaopuzhaos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