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禅诗与禅
具有禅味禅境界的诗歌
菩提本无树,明境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诗禅之“禅”
禅,禅宗。形上意。
什么是“禅”? “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意译为静虑、思惟修、禅定、弃恶。何为静虑?静心思虑也,能令心寂静,并思虑诸法善恶之本性;何为思惟修?修证觉性的方法,运用思惟的方法驱除人们的妄念和分别心;何为禅定?戒定慧三学中的定学,运用定的方法来修行,使自己人生境界能够升华;何为弃恶?能弃欲界五盖(欲贪、瞋、昏沉睡眠、掉举恶作、疑)等一切诸恶。
到了禅宗兴起后,禅特指不立文字,直指本心的“心地法门”,是人正心正念下的清明自性。北宗神秀 “住心看净”,南宗惠能 “定慧等持”“即心是佛”。禅是中国佛教基本精神,是心灵主体的超越解脱,是物我合一的方法与境界,这与诗歌的本质相汇通。
诗意的禅
禅的佳境
禅是一种智慧,禅是一首无声的诗,禅是一幅无形的画,禅是一杯清醇甘美的茶。——这,就是禅。禅,就是机缘,懂得无时不禅,无处不禅,无人不禅,无事不禅——生活就是禅。
诗与禅
禅与诗
禅所倡导的“明心见性”“直了成佛”、“即心是佛”,所谓见,就是要见到事物的究竟本性,与万物同一,合为一体。诗的第一要素是“悟”,诗歌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知识、逻辑、理智的排斥,而与禅保持一致性。诗的灵感也即是禅的顿悟,纯粹的诗歌境界就是禅的真如境界,它给我们带来超升和恬静自足的感觉。
大德高僧开示诗
禅与诗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不是风兮不是幡,清霄何事撼琅玝。
明时不用论公道,自在闲人正眼看。
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冈开智慧花。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责任编辑:普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