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圆领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又添孙。无始劫以来,剃度出家皆为大丈夫事,福报不够者断然出不了家,因此三宝之中,“僧宝”堪为天人师,受诸天护佑,众生恭敬。
12月20日,普照寺举行庄严隆重的剃度仪式。经由常住考察培养,行者陈小桃礼请寺院住持果证法师为剃度和尚,般若寺住持圣智法师为剃发阿阇梨、得戒和尚,出家披剃,受沙弥尼戒。
来自成都普照精舍禅修班的同修们专程前来观礼祝贺,与寺院常住僧众、居士、信众一同见证这一殊胜时刻。
晨8点,大雄宝殿钟鼓齐鸣,众人齐集。行者立于殿外等候。果证法师与圣智法师拈香礼佛后,即登本座。
“僧今和合所作所为?”
“剃发出家羯磨。今有发心出家者陈小桃,欲求果证比丘尼剃发。”
“今有本寺行者陈小桃,厌世出家,归心三宝,将从和尚祈求剃度,今令引礼师入道场与其披剃!”
引礼师即从座起,合掌作揖,出殿,引行者。至佛前,作礼,再至剃度和尚前。
“弟子今请大德为和尚,愿大德为我作和尚,我依大德故,得剃度出家,慈悯故。”
“可为汝作剃发和尚!”
又至得戒和尚前。
“弟子今请大德为剃发阿闍黎,愿大德为我作剃发阿闍黎,我依大德故,得剃发出家,慈悯故。”
“可为汝作剃发阿闍黎,所有教示,须当谛听!出家之人,高超俗表,为世福田。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应受人天恭敬供养;是故剃发著袈裟已,至于君父尚无设礼之义,况余人乎。然父母生汝,养育恩深;当往显处,拜辞父母尊长竟,却入道场,为汝落发。”
行者随引礼师出殿,辞亲。辞亲偈云:“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父母尊长当面,则当面辞别;不与当面,则以长生禄位相代。辞亲毕,除俗衣,著僧衣,不著袈裟。
阿闍黎说:“善女人谛听:六道之中,人身难得。人伦之中,出家者难。汝今身处人道,值佛出家,自非宿值业深何由至此?当须建出家心,立丈夫志,誓勤学道以求解脱。真诚出家者,怖四怨之多苦,厌三界之无常,辞六亲之至爱,舍五欲之深著。故知一切众生,系属于四怨,恋著于三界,情缠于六亲,心耽于五欲,由是流转生死,经百千劫,舍身受身,无由解脱,汝当舍诸虚妄,回向真实。持戒修戒定慧,行六度万行,学无量法门。于末世中,建立法幢,续佛慧命,令三宝不断,使众生获益......”
剃发阿阇梨说毕,取香汤,以少许滴于行者顶上,“善哉善哉,能了世无常,舍俗趣泥洹,希有难思议!汝当往佛前,礼拜十方佛,说皈依偈。”
皈依偈云:“皈依大世尊,能度三有苦,亦愿诸众生,普入无为乐。”
阿闍黎云:“剃除须发,为舍骄慢,著坏色衣,为除贪爱。”即为之剃四边发,留顶上少许。此时,大众共唱出家偈。
阿闍黎剃毕,至剃度和尚前。
“今为汝剃去顶发,可否?”“尔!”
“金刀剃下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圆领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又添孙。今赐法名‘普衍’,从此出离红尘,入如来家,称释为姓。”和尚取袈裟、衣钵授予行者,如是三反。
行者著袈裟已,受沙弥尼戒。
问遮难:“汝不犯边罪耶?汝不污比丘耶?汝非贼住入道耶?汝不破内外道耶?汝非黄门耶?汝非弑父耶?汝非弑母耶?汝非弑阿罗汉耶?汝非破僧耶?汝非恶心出佛身血耶?汝非是非人耶?汝非畜生耶?汝非二形耶?汝字何等?和尚字谁?汝生年几岁?衣钵具否?父母听汝否?汝非负人债否?汝非奴否?汝非官人否?汝是女中丈夫否?”
一一答已,和尚开示:“六道众生,多是戒障,唯人得受,犹含遮难,不必并堪。汝无遮难,定得受戒。又,戒是诸善根本,能作三乘正因,戒是佛法中宝,余道所无,戒能保持佛法,令正法久住。”
“弟子普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今随佛出家,上果下证为和尚,如来至真正觉是我世尊。”如是三说,发戒。和尚为说戒相。
“尽形寿不杀生,能持否?尽形寿不偷盗,能持否?尽形寿不淫,能持否?尽形寿不妄语,能持否?尽形寿不饮酒,能持否?尽形寿不著花鬘香油涂身,能持否?尽形寿不歌舞娼伎及故往视听,能持否?尽形寿不得高大床上坐,能持否?尽形寿不非时食,能持否?尽形寿不得捉生像金银宝物能持否?”“能持!”
“汝今既随佛出家,受沙弥尼戒,当尽形寿顶戴奉持,终身不得犯。当依出家法,修出家行,不得懒惰懈怠,悠悠度日。从今以后,先须远离诸恶,勤求方便,坐禅、诵经、念佛、拜佛,或营事修福,荷护佛法,利益群生。不应求名逐利,作恶破戒,滥污僧尼,颠灭佛法,翻种苦业,转增生死。”
“依教奉行!”行者作礼三拜,至佛前礼佛三拜,绕佛三匝。
师从座起,佛前拈香,长跪合掌。
“出家入道,割爱辞亲,沙弥律仪今沾身,息慈以为心,弃妄归真,快哉解脱门!”
礼成。
大众礼佛三拜,行者礼谢,居士信众顶礼祝贺。
